2024-11-27
中華文物學會十二月份講座(12/15)
北宋距今近千年之久,許多文人所留下的墨蹟,無論是文稿、書信或作品,幾乎都被視為作品保存下來。過去研究者多從創作角度來思考這批作品,在充分探討其中藝術性的同時,除了可能過度強調創作角色外,對於日常書寫文化的探索顯得較為淺薄,往往忽視墨蹟本身所代表的當代性。
要討論日常書寫,就不得不處理與寫字相關的筆、墨、紙、硯等工具。紙跟墨是作品的主要構成部分,表面上看似歷歷在目,卻是乏人問津,例如消失千年之久的砑花箋紙。毛筆雖然是創作最重要的器具,其物質性卻因為深藏在線條之後,往往不為觀者所理解,否則書法史上也不會長期誤解著名的散卓筆。如果作品上清晰可見的前三項都已經顯得如此模糊,更不用說位居文房四寶最後一樣的硯台,往往是以獨立的身分出現。無論出土或是傳世的硯台,似乎都與這些墨蹟完全隔絕,形成自成一格的宋硯鑑賞文化。儘管文人書寫還牽涉到其他工具與物質,只是因能見度都太低,導致研究上的難度遠遠超越四寶。不過,受惠於這些年來對於物質文化的重視,與書寫相關的器具研究也開始有些成果。
本會第十四場「文人‧時尚‧風格」系列講座,邀請國立故宮博物書畫文獻處何炎泉處長蒞臨演講,將透過書寫相關的器具研究基礎,帶領會友們深入了解宋人的書寫日常與文人間的流行文化。